《白鹭追光》| 仕联企业带您解析沉浸声的魅力发表时间:2021-04-26 14:30 秦淮灯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,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也一直是历代南京民众辞旧迎新、祈求吉祥的民俗活动。“白鹭追光·灯影迷宫”光影演艺项目,是对传统灯会在传统文化内容和呈现形式上的创新突破,仕联企业携Motivity旗下扩声产品打造《白鹭追光·灯影迷宫》沉浸式音乐表现形式,为秦淮河畔的白鹭洲公园打造夜间文化新体验。 项目是整体沉浸式夜游中最具代表性的的交互作品,集交互演艺于一体。整个现场使用巨幅LCD屏构建了“灯影迷宫”的沉浸式交互空间,现场真实与虚拟互动呈现,让游走在其中的观者,感受“白鹭追光”带来的梦幻沉浸。中心舞台区采用行业先进的沉浸声系统,有4位专业舞者的表演和引导,在集声光电多媒体演艺装置的联动配合下,给观者带来更深入的沉浸体验和不同的听觉、视觉刺激。 ![]() ![]() ![]() 为了呈现出听觉环绕及内外交织的层次呼应感,在与导演团队密切沟通后,决定采用8+4声道环绕布局的方式展开,配合1超低频声道(均匀分布的4只超低),可谓自定义的12.1布局方案,针对中心演艺区域进行沉浸式声像立体包围。 由于迷宫整体本身就是个视觉沉浸的效果设计,因此在迷宫地面、墙面均采用了LED、LCD屏结合的全方位展示,迷宫墙高3米,可与游客体感互动等,地面几乎没有可供音响安装的必要条件。 经过仔细分析,龙健集团仕联企业采取立柱吊装方案,选用了Motivity户外防水点声源WP10共8只,每侧4只,作为中心演艺区的外环绕声道覆盖;选用WP08扬声器共4只吸顶吊挂于主舞台八角顶的四个方向,作为内承接声道覆盖。其中内部声道与外环绕衔接,作为固定音轨演艺声道,不参与沉浸式运算;即在特定节点播放特定音效。 采用四只WP18B单18寸超低于四个角落均匀分布,为避免对角超低的相干性信号产生干涉影响,每2只超低交接区域的声能及相位均进行两两对齐,最终将可能出现的抵消风险汇聚在了演艺区域舞台的内部,这样既保障了演员听音的清晰、也保障了观众对低频能量的获得感。 ![]() 对节目音乐的声像制作与控制是沉浸声效果呈现的重要因素。这里除了对制作技术的多元化设计思路有着高标准要求,还有对于整体音乐理解、多乐器、多音效的现场活动轨迹塑造的创意展现。龙健集团仕联企业在与导演团队的共同精心策划下,我们将十多个通道的音轨片源大致分为两组四类,分别为内外齐响的音轨、内圈固定声道轨、外圈固定声道轨与外圈流动音效轨。通过这样的层次划分,我们则可以感受到类似一场交响布局式的音轨体验,铜管乐器在外圈烘托气势的雄伟,竹笛、Hit-hat则在内圈交织呼应;古筝、竖琴宛如流水般穿行,白鹭扑腾着翅膀来回盘旋......曲到高潮时,弦乐齐鸣、鼓声跳动,音乐的轨迹随着灯光的聚焦由外至内收缩起来。 ![]() 为配合运维实现全自动化的控制,将复杂的编程操作以最简化一键式交付于用户,推荐采用了Liner Time code(LTC时间码)同步技术,将灯光、视频、投影、激光、雾效、焰火等各系统工种同步联动起来。利用Cubase Pro11多轨音频工作站将沉浸声系统拆分处理完成的50多轨音频信息,统一混合成基于音箱声道布局的8+4+1的工作状态,由其强大的表情包络线实现音轨推子的全自动控制。于是我们将看不到被拆分得七零八落的音轨条,只会看到虚拟调音台上自己实时跳动的推子。对于声音移动的轨迹记录,同样是运用到包络控制线进行录制,制作完成后,这些声音都将按照自己应有的路径自行去完成回放工作。 ![]() 主声效工作完成以后,主体工程即将结束。对于舞台两侧的迷宫区域的背景音乐、以及必要的应急广播话筒需要从音响系统中播出信号这些需求,因为有了强大的多轨混音软件,有些不必要的硬件接口盒都可以省去了。通过音轨时间线的分段设计,实现3个区域背景音乐与实时应急喊话等需求都变得如此简单。 夜色降临,华灯初上。“白鹭追光·灯影迷宫”讲述着白鹭追随秦淮灯会美好的光亮,来到如此迷幻之境,将原有情景表演音乐结合灯光系统做了融合处理,对于灯光音响设备及编程进行了调试和创新,通过目前国际先进的控制系统,实现声、光、电统一,全面提升了观赏时的视听感受,感受全新交互式灯光秀的别样魅力。 ![]() |